进入10月,新一轮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坚战已正式打响。记者从国家生态环境部获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下发,正在向相关部门、地方、专家等征求意见。由于2020年即将迎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这个秋冬季的攻坚成效,直接影响着治理目标能否实现,较往年更为关键。
尽管暂未最终定稿,记者从刚拿到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共提出13大类、30余项措施,行动范围之广、要求内容之细再度刷新纪录。“可以说,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成为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强调。
秋冬PM2.5浓度
约是其他季节的2倍
由于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定,秋冬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的污染形势依然严峻,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两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的90%以上。以上个秋冬季为例,记者了解到,当时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6部委,京津冀、晋鲁豫省市政府,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及铁总5个央企联合,同样展开细密的攻坚行动,成效却不算理想。不但没完成“双降3%”的目标,“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反而同比上升6.5%,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36.8%。
压力之下,今年任务更为艰巨。“一方面,这个秋冬季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预测显示,甚至有可能比上年更不利。由于目前尚处在‘靠天吃饭’的敏感阶段,气象对排放影响很大,客观加剧治理难度。另一方面,结构性污染带来较大挑战,特别是华北地区,污染物削减的潜力和空间都在缩小,为实现目标必须‘一点一点地扣’。”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称。
按照《征求意见稿》,今年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2+26”城市要实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的目标。
“改善目标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科学设定,充分考虑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综合了上个秋冬季的PM2.5浓度值、过去两个秋冬季的累计下降幅度。”刘友宾进一步说明,对于去年PM2.5年均浓度达标的城市进行豁免,不设改善目标;对于秋冬季PM2.5浓度较低的城市,要求其巩固成果。
单独拎出控煤、
防止返煤等重点内容
围绕目标,具体如何推进治理?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对治理工作来说最重要,“不调整优化四大结构,大气污染治理肯定做不好。”
进一步对比以往措施,除了推进清洁取暖、锅炉综合整治等常规做法,今年还特别强调“控煤”,并首次单独列出相关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各地要严防散煤复烧。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全面抽检散煤经销点煤炭质量,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同时,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各省(市)要严格落实“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统筹后两年的控制时序进度,防止压减任务集中于2020年。
实施分级管理
企业不必再一味停工限产
在“严防死守”的同时,刘友宾强调,与前期相比,今年的攻坚行动更趋于理性,强调差别化精准治理。
“我们坚决反对‘一刀切’。在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杜绝‘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同时,突出科学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刘友宾称。
《征求意见稿》也特别增设“分级办法”,针对焦化、电解铝、炼油和石油化工等15个重点行业,明确绩效分级指标。通过严格的评级程序、分级办法,这些企业被划为A、B、C三等级。原则上,达到A级的企业环保水平全国领先,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达到省内标杆水平,可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
“这样的细化措施,让我们看到治理走向精准化。在避免污染反弹的同时,不再简单采取粗暴方式。”彭应登坦言,由于各地需要根据总方案来分解任务,省、市、区县等逐级下达,过程中难免出现层层加码。“说实话,这一倾向比较普遍,不止一两个地区,很容易挫伤正常生产秩序,更对治理成效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分类施策,做好事前评估、事后考核工作,才能知道到底哪些措施更有效、哪些方法不适用。对于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的企业,才应真正采取停产措施或最严级别的限产措施。”
上海力皇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VOCs有机废气治理、烟气脱硫脱硝除尘、VOCs在线监测系统的环保公司,公司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工程总包及设施运营为一体的创新企业。公司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在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多项技术专利,与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华东理工产学研实习基地,我们针对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治理综合解决方案。